下過雨的味道。吃完早餐開始作粑粑。
1. 炒花生。不加鹽巴。
2. 煮熱紅糖與白糖。紅糖是自己種甘蔗作的,咖啡色。
3. 磨大米與糯米。只有大米太硬,只有糯米太軟,會黏牙。
4. 舂花生。篩皮,繼續舂碎,不用舂成粉。婆婆拿出十分平滑的長型石頭,十分光滑的木頭舂。小孫女坐在木舂另一端上,弄也隨她。
這時候就會發現干欄式建築,每片木板間的縫隙是東南亞文明最符合人性的發展指標!
花生外皮那層薄膜透過縫隙丟下去給雞吃。妹妹把自己沒吃完的花生也丟下去。
5. 將路旁的鮮花曬成乾,也磨成粉。(具體而言是什麼花不知道)
6. 將3-5的成品揉合。
7. 加糖水(2),變成深灰色。
(8. 酌量加水)
9. 加油,才不會黏葉子。
10. 拿芭蕉葉包。
11. 蒸。
下午重複類似的步驟,換包鹹的餡。散步的時候看到其他家已經在包。
想拍點熱帶植物林的feel,拿著相機出門,想拍從這裡到瀾滄江中間有玉米田的風貌,想拍磚上的青苔。導遊不會帶你去垃圾場,很臭...
氣候跟柬埔寨有點像;12點開始變熱,2點下午簡直是燒人。下午3點差不多活動開始,以歌舞秀來說是3:30開始。坐在屋子裡可以聽到導遊吆喝客人注意那裡那裡。
今天也聽機器磨米的聲音。(整個村的婦女都在作粑粑。)在這邊,可以聽到韓文、傣文、漢文歌曲,有人放碟子,是英漢傣韓輪流播。
走在這樣的時空交錯的氛圍裡。
天空響幾聲悶雷。
在江邊散步非常安靜,遠遠地有喊酒的聲音。
過年(潑水節)每個人要挑沙,揀白石頭到佛寺。白石頭表面要光滑,越大越功德無量。我跟婆婆的兒子到江邊揀。嗯...也不至於人山人海,但是好多人都低著頭在江邊找。這次我才發現沙很重,白石頭很難找。我提著一個沙桶,上面放幾顆白石頭。婆婆的兒子看到,把我的石頭丟了:「這不夠白」、「這不夠大」、「這不夠光滑」。
我們往下游走,繼續揀。這麼多人在這,都是因為找不到吧...
「這一顆功德無量嗎?」
「可以。」
揀了好久,我們終於前往佛寺。
每個寨都有自己的佛寺。去的時候已經有一小山沙子、一小山白石。把自己提的沙子倒下去,感覺很好。眾人集力,每個人都付出。我問婆婆的兒子,我們可以幫婆婆提沙嗎,他回答我,福要自己造,不能別人代作,每個人都要付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