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們台灣人害的

這幾個山頭的基諾族都是做茶的。做茶是勞力密集的產業。以我住的這個家為例,兒子跟媳婦是固定的摘茶和做茶班底。父親跟母親是機動組,平常也是上山摘茶。Api負責茶的發酵和貯藏。列出來大概是這樣子。
兒子(當家):摘茶、炒茶
媳婦(當家):摘茶、揉茶
父親:摘茶/種紅米、打獵
母親:摘茶/種紅米、顧孩子、採買
Api:曬茶、揀茶、收茶
孫女:搗亂

關於當家,做一個簡單的介紹。兒子成家後才可以當家。如果家裡有兩個兒子,可以大的當家,也可以小的當家,現在傾向年紀小的當家。因為大家害怕閒言閒語,我沒問到有兒子敢不當家。當家的人要負責家裡的經濟開銷,有大聲說話與對外發言的權力。兒子跟媳婦同時當家。

父親跟母親卸下當家責任以後,摘茶就是part-time,有時候去種紅米,種一點點家裡吃。種田空閒的時間,會去打獵(這樣就不用買)、採買食物。平常只有我跟Api在家,Api早上就把昨夜揉好的茶拿出來曬,一段時間去翻一下。覺得曬好了以後,就開始揀茶,挑出黃片。(雖然寫出來只是一句話,不過在揀的時候很漫長!)

這邊男女平等,誰有空誰就去煮飯,不會固定由男性或女性成員操持家務。我爸說以前他們大家庭,要勞動的男性成員先吃,因為這些人很需要體力。不過我在這邊吃飯的時候全家一起吃,沒有我爸講的情形。

當家的兒子比較常講話。除了台灣政治,他最常講的就是:「讓你吃這些不好意思。」
有一次他講:「如果你去年來就好了,那時候我們就很好。」這個倒是讓我很好奇,就繼續問啦,「為什麼呢?」

「去年我們茶葉賣的很好,外面的人都進來收,一斤可以賣到60塊。現在一斤才15塊,15塊也沒人要。今年的茶都還在裡面,每一家都這樣,沒人來收。」

「為什麼會差這麼多?」

「去年福建跟台灣的商人來我們這邊收,回去把價錢炒很高。現在炒太高,買的人不多了。有的人買了茶賣不出去,前面就有搞自殺的。都是你們台灣人害的。」

「是喔......」Orz 「那現在怎麼辦?」

「哪有怎麼辦?我原本還預計今年可以買車子、修房子,今年這樣什麼都破滅了,都不用想了。你們台灣的商人......」

--

在我住在那邊的期間,只看到一次有商人來。那個人來了,兒子跟媽媽非常積極,泡茶,跟商人講很多話。後來他只有帶走茶樣,沒有購買,所以,我也不知道。

有時候我會想起"Fair Trade",在這個概念下,生產者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比較,呃,美好一些。從模糊的品牌形象,變成「在雲南那邊有個基諾族你知道嗎?這是他們做的普洱茶。」有時候消費者甚至可以花比較低的價格購買。有的Fair Trade會將盈餘投入到生產者的社區發展當中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