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色自覺

準備伊朗影展的時候,與學校單位、幾位朋友的接洽變得頻繁。除了常慧建議接洽的單位,我加了一些學校,希望能夠全台灣盡量每個縣市都有合作播映的單位,另外再找一些朋友幫忙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。

這件事情動機很單純:讓更多人接觸不一樣的文化。也因為很單純,心理負擔不大,不需要拼「播映單位數」而胃痙攣,而是透過影展多了與朋友聯繫的機會。那麼,「合作不合作」到底是什麼意義,對哪些人是很有意義的?

常常,我打開網頁,看看不同單位正在作些什麼事,什麼樣的單位會婉拒、什麼樣的單位會很積極。因為我這次有刻意設定幾個區域單位,想知道大概接觸是什麼樣子,我也會看看不同縣市區域的民眾都接觸什麼樣的藝文活動。

好像影展單位、主辦單位我們都是(公)器,說到底是想透過彼此接觸到更多人,與更多人聊天。聊天,所以不會只有自己;說到透支,就是培養一個開放、樂於接觸新事物的生活環境。所以,嗯,伊朗影展是形塑開放社會的手段之一。

當我在看片子寫中文簡介的時候,我的心裡受到相當的振動。這樣遙遠的地方跟我真的沒有關係嗎?那麼,為什麼我會感動、回想到台灣的議題;查白色革命、伊斯蘭革命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嗎。而這兩天整理部落格,放上伊朗導演、台灣導演們的簡介與作品時,我怎麼會覺得紀錄片導演都這麼帥...。

「我真的是瘋了。」喃喃自語。


高信疆/ 張照堂攝

然後,在今天中午,我讀了照堂老師的文章「歲月人間」,內文描述他眼中的高信疆先生,裡面有一段高先生自述 身為編輯的角色自覺:

「你跟公眾有關,你不是在完成自己,你不是一個藝術家在做個人的創作,你是在一個社會裡邊,你是記錄這個時代,甚至探討現實的社會問題,以及你去追尋大家一個可能的共同的理想,這個時候你要有一個自覺。

「這種自覺在我而言就是首先要認識你是誰,你所處的時代是什麼,你的環境整體的需求和問題何在。」

這段自述接著談到 獨立意識和獨立權力、專業精神、工作與創造的熱忱、提出各種命題等,最後標出行走的方向:「我要把『人間(副刊)』的影響力傳播到每一個角落。」

就是這樣的態度。

2 則留言:

木有枝 提到...

I'm in airport now, waiting for departure on 14:35.

This is a good article, I like it.

Aren't you going to China on 6/20?

Anyway,take care, see u on Sep.

Rita

木有枝 提到...

I'm in airport now, waiting for departure on 14:35.

This is a good article, I like it.

Aren't you going to China on 6/20?

Anyway,take care, see u on Sep.

Rita